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葡萄牙‧見習心得 portugal part3


  

 終於 要到醫院了





終於,到葡萄牙的第四天,大夥兒一起到醫院報到。一個接著一個被分配給各個主治醫師,大部份人都很順利的和自己的醫師會面,但是我和其他選填一般外科的同學卻發生了問題。因為外科雖然已經在見習申請文件上簽名,但是對見習醫師還沒有準備,一時之間又連絡不上外科主任,所以我與其他兩個也是到外科實習的同學,SlovenianAndrejcCzech RepublicMarketa一同先到加護病房實習。加護中心的Eduardo醫師很高興地接納了我們,立刻帶我們認識加護病房中心。Eduardo有伊朗血統,相貌是中東人的樣子,個性非常有趣,聽他討論病人病情很有邏輯性,重點都會落在病人的問題上。事後回想起來,就是因為這個的烏龍,我才有機會在這次見習中同時去了急診、手術室和加護病房。在加護病房跟Eduardo醫師的日子,是收穫最多的: )當然,他的英文流利也是一大原因。



  這裡的加護病房中心不分科,除了兒科之外,其它科的重症病人都會在這裡,所以可以見到各種不同類型的疾病,以我待的這幾天來說,有重度酒癮兼有機磷中毒的病患、突發性心律不整的病患、腸穿孔併有腹膜炎的急診病患到一位懷孕婦女有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和腎盂腎炎等等。加護病房總共有八床,其中兩床是隔離病房,其它則是非隔離床,用布簾分開。與台灣不同的地方是,床數不多,每個病人的空間都很大,視病人需要都配有自己的一套儀器和電腦,病房還配有一套急生化的檢驗儀器,病人抽血不用送到實驗室,抽血到結果顯示三分鐘就可以得到數據。雖然最多可以容納八個病患,但是加護病房平時只有容納六個,因為葡萄牙的政府有規定病人和醫護人員的比例,而目前加護中心的醫生和護士數目剛好是照顧六床病人的配額。



  往後幾天內,每天大概8點起床,享用早餐,然後搭公車到醫院,九點上班,不過公車到達時間離九點都還會有5到10分鐘,我們幾個就會一起窩去醫院的咖啡館喝一杯咖啡再上工。有時候起得晚了,早餐也會在這裡解決。醫院SICAL有位很會煮咖啡的女士,多虧有她,我才有每天這樣小小一段擁抱咖啡,幸福的時光,with meia-de-leite。之後九點到達加護病房,Eduardo醫師會說明昨天被送進來的新病人,查看相關的病歷資料、實驗室檢查結果,也會跟我們一起討論在此狀況下代表的臨床意涵,不時還會提出問題讓我們回答。我在這裡複習了內科的相關知識還學到許多急診用藥。接著Eduardo醫師會帶著我們去看病人,詢問病人病史、做理學檢查,之後,加護病房的醫師會一起跟護士們做討論,了解護士觀察到的狀況,一起討論病患該做的處置。在加護病房中心內,所有的醫護人員是一個團隊,討論重大處置時,全部七到八人會圍在電腦前,一起做決定。到了下午,加護病房病患所屬的各科別主治醫師會到加護病房查房,關心病人並聆聽加護病房醫師報告,加護病房則會根據病人狀況建議主治醫師作相關處置。回顧加護病房的日子,在加護病房獲益最多的就是團隊學習了。



  在第一周快結束時,我回到一般外科見習(我們的負責人Toze終於找到外科主任了)外科主任將我分配給外科其中一個團隊,往後三週我就跟著團隊的住院醫師Isabel 和實習醫師Miguel學習。之後的每一周,我跟著住院醫師Isabel固定三天在手術室裡上刀,一天輪值在急診室,每個禮拜五則是有一般外科的大查房和會議。每天早上九點到醫院的手術房觀看手術。在葡萄牙,在當住院醫師有專科醫師資格後就會有自己的門診和自己的手術,平常簡單的手術會有兩個住院醫師和一位實習醫師上刀,困難度比較高的手術,則會有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一起手術,當然也有些緊急情況是需要三個以上的主治醫師們一起開刀。



  Covilha的外科系只有一般外科與婦產科,所以在手術房內可以觀摩到各種不同類型的手術。一般外科有三間手術房、一區術後觀察病房、準備室、很多間休息室、點心室。這裡的外科手術室會放音樂,主刀醫師會一邊開刀一邊唱歌,氣氛很融洽。在一般外科的這幾周我觀摩過膽囊切除術、胃食道逆流手術、甲狀腺切除術、直腸脫垂修補手術、靜脈曲張修補手術、脂肪肉瘤切除術等等。最後一個禮拜,Isabel讓我刷手上刀,在手術中擔任助手,我第一次在病人身上作縫合,第一次做內視鏡膽囊切除手術,雖然做的都是簡單的拉勾、燒灼、縫合還有內視鏡使用,但能夠近距離感受手術的過程,跟醫師討論每個步驟的執行,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震撼。術後我會幫忙用葡萄牙文抄寫手術日誌,主刀醫師還會畫圖跟我再解釋一遍手術的步驟和關鍵,還提點我什麼是手術最危險的部分。在台灣,實習醫師的身分算是學生,所以教導實習醫師時,以工作上的需求為主,主治醫師如果需要人幫忙做這份工作,他就會教你,如果他可以自己處理完,就是靠自己用眼睛學跟靠運氣,看主治習性。Isabel說她覺得我是個非常認真的學生,在每一個手術都流露濃厚的興趣,其實,是因為她總是充滿教學熱誠,我才有機會害他在手術室中一來一往。



    不在手術房的日子,則是和實習醫師Miguel一起照顧病房,抽動脈血、作理學檢查。我在台灣抽動脈血只有模擬操作過一次,到葡萄牙後,Miguel確認完我有學過這項技術就帶我上場了(==),結果當然第一次就兩手都失敗,Miguel就接手完成,步回護理站的路上,Miguel問了我願不願意再接下一個病人,我只坦言說我害怕,我怕又再度失敗,我以為Miguel會放棄讓我繼續試,但他反而收起笑臉,嚴肅的堅持要我繼續,他說:不能畏懼。結果我就在Covilha練會了radial artery一次成功術(當然不是只有練會這個)。在葡萄牙,醫師對於學生參與臨床操作是相當鼓勵的,通常在實習期間就有許多這樣的機會,而讓像我們這樣的外國交換學生執行醫療行為也是樂見其成。這樣的學習環境對於醫師的養成是很大的幫助。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