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級生的背後
文:陳安儀
昨天應邀去上「今晚哪裡有問題」節目當特別來賓,當集的節目主題是「
跳級生」。主角人物是兩個跳級生的家長蔡爸爸與蔡媽媽,我和另外一位媒體
人、還有在建中任教超過三十年的陳美儒老師,則是搭配的來賓。整場錄影,
簡直是讓我有「傻眼」的感覺。
蔡爸爸與蔡媽媽本身都是相當高水準的知識份子,蔡爸爸是光武工專電機
助教、留美高材生,蔡媽媽本身是家管,師範大學公民教育系畢業。三個孩子
中,老大佩真今年以十六歲的年紀,拿下大學指考第四高分,錄取台大電機系
,在就學過程中,她兩度跳級,國小跳一次、國中跳一次。老二也是跳級生。
蔡爸爸、蔡媽媽與大家分享他的「學齡前教育法」。他們說,兩個大的一
出生,24小時內就抱回來餵母乳,還未滿月前,她就開始「字卡教學」。蔡媽
媽手繪各式各樣字卡,還有由圓點點組成的「數目圖卡」,從1到99,在每次
餵奶前,寶寶哭鬧、最有精神時,在寶寶眼前晃過卡片,告訴寶寶相關的字、
數目,然後再餵奶。蔡爸爸說,三歲前的寶寶有大腦有百分之七十的未開發區
域,先給予字卡再給予喝奶,就是教導他「學習」跟給予「獎勵」。
接下來,寶寶還未學會走路,家中牆壁就貼滿了數字、九九乘法表,以及
國小國語課本裡的課文。家中所有的家具都貼上中英文字卡,隨時隨地不忘教
學。因此,在蔡媽媽的耐心教育下,蔡佩真一歲就已經識得數字及國字,會用
手指出正確位置,兩歲會說話時,就已經會背完九九乘法表,三歲已經可以自
行閱讀中英文故事,並在鄰居教導下,學會基礎日文。她中班以前已經把小學
一、二年級的課程上完。於是,她小學二年級就隨著媽媽到師院附小上六年級
的數學課,四年級時跳級至五年級。國二下再跳國三下,隨即考上北一女中。
蔡爸爸並分享孩子們生活的點滴,包括喜歡打球、打撲克牌,以及他自創
的「十分鐘預習法」及一些聯想記憶術等等。節目結束後,他並送我一張他個
人印製的「學齡前教育」的演講DVD。
我當場只能不停的搖頭讚嘆。我看到的是,一個優秀的媽媽,將所有的精
力都放在兒女的教育上,將所有自我的成就都擺在成就兒女上。但是,我也看
到,蔡家父母將所有的心力放在智育的教育下,三個孩子在優秀課業表現的同
時,顯然在人際關係上都有極大的問題。不斷的跳級,導致的是在學校裡的寂
寞,沒有朋友,還有,人生閱歷顯然較同年紀的孩子貧乏。
陳美儒老師對於這樣的教育行徑十分不贊同,在錄影現場就不停的開砲,
導致對方有點小尷尬,因此我的角色其實比較像潤滑劑一般,偶爾開個玩笑,
嘲笑自己很懶,沒有辦法這樣教小孩。不過,私底下,我很認同美儒老師的看
法。
美儒老師在建中任教三十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她說了一個故事我覺得
很有趣。她說,有一年建中將所有數理資優的孩子集中在一個班上,那年,那
個班上考上了六個台大醫科,十幾個台大電機。其中有一個「考壞」了的孩子
,考上台北醫學院醫學系,放榜當天人就消失不見,大家嚇壞了,後來陳老師
在碧潭橋畔找到了他。她想說的是,一路順遂、超人一等、資賦優異的孩子,
並不見得是快樂的孩子。大家在一味追求學業的資賦優異過程中,不該忽略的
是孩子的體能教育、品格教育、愛情教育、財物教育、人際關係、以及各種各
樣生活中的歷練。
最好笑的,是二十年後,陳老師去參加這班同學的喜酒。在喜宴兼同學會
上,眼看當年資賦優異、人人稱頌的這一群大男孩,分坐了兩桌,變成醫生、
工程師,並為人夫、為人父,喜酒的菜一上,大家不約而同,紛紛低頭不停的
剝蝦?。其中最優秀的那一個男生,自顧自的吃蝦,結果被老婆狠狠的踢了一
腳之後,也開始低頭幫孩子剝蝦殼!
哈哈!我在一旁,忍不住大笑!陳老師的意思是,「資優又SO WHAT?20
年後,他跟一般頭腦普通的男人,並沒有兩樣!他仍然要在社會上生存,跟家
人相處,結婚生子、養兒育女。」
今天我去上MOMO親子台時,忍不住跟現場兒童心理師分享昨天的錄影經過
。他說了一句話我覺得超棒!他說:「人生的風景有多少?值得我們慢慢享用
。何必急著把它壓縮著過完?」
沒錯啊!就是這種感覺!
我並不否定蔡爸爸、蔡媽媽的心血,也認為他們全心為兒女的付出非常值
得讚美,但我相信,以他們夫妻倆資質的優秀,即使不在寶寶滿月前就開使用
「閃卡」、「字卡」,奮力的教學,他們的孩子一定也可以順利考上北一女、
台大電機!我相信,優秀的父母培育出的孩子,在學業上絕對不會差到哪裡去
!只是或許多用了一、兩年的時光。
但是,童年的時光何其珍貴?
與其辛辛苦苦的製作閃卡、字卡、數目圖卡,為何不用這樣的時間多跟孩
子去溪邊散散步、看看美好的晨光?與其花費時間教他「媽媽起床、爸爸讀報
」的國語課文,為何不多講幾個好聽的故事、讀幾篇優美的詩歌?與其花時間
背九九乘法表,為何不帶孩子看一場好看的電影,看一齣有趣的話劇?與其讓
孩子先讀他還不需要知道的知識,何不帶孩子一起粉刷油漆、擦地洗碗、種花
除草,或是去一趟育幼院、幫忙照顧其他失去父母的幼兒,讓他懂得關心這個
社會?與其在十五歲時就在大學選修課程,為何不鼓勵她多交幾個閨中好友,
去逛個街、打個工,讓她培養正常的社交關係?
在全力追求智育的時刻,我看不到的是強調孩子品格的教育、藝文的欣賞
與正常的社交培養。最重要的並且是:生活的歷練缺乏。一個十六歲的女孩,
正是最甜美的時刻,她應該要有她這個年齡所該有的青春、愛情,擁有運動與
社交、懂得追求自己所愛,享有秘密與夢想。
我期望我的女兒十六歲時,除了唸書之外,看到人會主動的打招呼、微笑
,對於長輩展現出應有的禮貌,進退得宜,而不是當別人向妳問好時,只知道
直楞楞的瞪視對方、沒有任何反應。我希望我的兒子十四歲時,對於沒看過的
環境充滿好奇,到了攝影棚會問東問西,而不是呆若木雞。我希望我的孩子能
夠爬山涉水,懂得探詢世界,求知慾不僅僅限於學業。我希望她在苦讀ABC時
,除了用來看TIME雜誌,更能領略毛姆、莫伯桑筆下的人生縮影。
是的,生命何其珍貴?求知何其快樂?我並不急得他們跳躍度過,也不在
意是否速成有效,我只希望他們慢慢享受、領略其中美的世界。
生命沒有過渡
和一位留德的老師談起老師在德國的留學生活。
老師:「在德國,因為學制還有一些適應的問題,有些人一待就會待上十年才拿到博士學
位。」
我說:「哇!那好久哦。」對於才二十歲的我而言,十年,不就是生命的一半嗎?
老師笑了笑:「你為什麼會覺得那很『久』呢?」
我說:「等拿到學位回國教書或工作,都已經三、四十歲了呢!」
老師:「就算他不去德國,有一天,他還是會變成『三、四十歲』,不是嗎?」
「是的。」我答道。
老師:「你想透了我這個問題的涵義了嗎?」
我不解的看著老師。「生命沒有過渡、不能等待,在德國的那十年,也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啊!」老師語重心長的說。「啊!我了解了!」
那一段談話,對我的影響很大,提供了我一個很重要的生活哲學與價值觀。前一陣子工作
很忙,學弟問我:「你要忙到什麼時候呢?」
「我應該要忙到什麼時候?或者說到什麼時候我才該不忙呢?」我反問。
「忙碌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重點應在於,我喜不喜歡這樣的『忙碌』。如果我喜歡,我
的忙碌就應該持續下去,不是嗎?」我補充著。
對我而言,忙碌不是生命的「過渡階段」,而是我最珍貴的生命的一部分。很多人常會抱
怨:「工作太忙,等這陣子忙完後,我一定要如何如何...」於是一個本屬於生命一部
分的珍貴片段,就被定義成一種過渡與等待。
「等著吧!挨著吧!我得咬著牙渡過這個過渡時期!」當這樣的想法浮現,我們的生命就
因此遺落了一部分。
「生命沒有過渡、不能等待。」這時,老師的話就會清晰的浮現在我的耳邊。所以,我總
是很努力的讓自己喜歡自己每一個生命階段,每一個生命過程,因為那些過程的本身就是
生命,不能重來的生命。
根本是瘋子......
回覆刪除我覺得小學生根本就不用補習,
更不要說還不會走路的小孩了。
父母心阿
回覆刪除不能這樣說啊,
回覆刪除如果"父母心"的原因成立的話,
那是不是也可以說,
因為怕小孩長大之後受到欺負,所以要把他殺了= =
要讓他們有獨立思考的機會,不然助力就變成阻力了。
只是小小的complain.
被蒙蔽了的父母心。
回覆刪除"蔡佩真ㄟ"哈哈哈XD XD
回覆刪除to Tim
回覆刪除等你再大一點你就會懂
每個父母(基本上)都對孩子有期望
愛的方式有很多種
我聽過為了小孩特地坐飛機去美國生的
也聽過把小孩送給好人家養的
或者從小就讓他接受非人的訓練(ex貝多芬他爸)
每個人都有他的考量 (姑且不論考量正不正確)
p.s.小朋友哪有獨立思考能力....
我小的時候連林口在哪都不知道
那時候如果有人問我以後的志向....我應該只會對著他傻笑= =
to 我知道你是誰
謝拉~
to 汪
XDDD~你沒說我都沒發現
他現在實不是還在忙他的閃光> <
好久沒見到了
上次說要出去結果他見色忘友.....就....
就是沒有才要訓練啊XD
回覆刪除就跟訓練寵物一樣XDDDDD
= = 練太極----求中庸之道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