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對台灣人來說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國家,這個歐洲大陸最邊緣的國度在1544年,駛著商船經過了台灣,留下了Ilha Formosa這個美麗的名字,意思是,Beautiful Island。
但實際上我們對於這個國家的認識,或是說對於歐洲的認識其實相當貧乏,新聞也只停留在英國、德國、法國幾個國家的印象。所以這次見習我選擇了南歐的葡萄牙,希望藉由交換見習,瞭解南歐的醫療體系和公衛環境。至於為什麼選擇葡萄牙的 Covilha,則是因為見習時間選擇上的考量。另外,因為葡萄牙的主要語言為葡語,英語並非民眾常用語言,所以我申請一般外科,外科系跟病人接觸比較少,可以免去溝通上的困難。後來我從其他見習生身上發現這個決定是對的 : ) 其他內科見習的同學大多待在門診室,一邊聽著醫師和病人對談,一邊發呆,因為醫師有時候不一定有時間解釋他與病人們的談話,導致學習的效果並不是很好。要申請交換見習,要先通過校內專業交換部門的甄選,選擇欲交換之國家之順序,由全國進行排序分配。去年申請上葡萄牙後,就開始準備文件,包括繳交英文申請表、交換科別申請動機信、訂機票、辦理保險。今年和往年不一樣的是,因為民國100年起歐盟免簽證,所以並不需要另外申請簽證。除了文件之外,整整半年多,花了很多時間尋找葡萄牙的交通和文化資訊,比較讓我訝異的是,這部份的資料只能從網路上獲取,因為在歐盟免簽之前,去葡萄牙要跑到澳門辦簽證,等待過程要漫長的三個月,所以實際上去過的人少之又少,各大書局一本介紹書也沒有:(最後,我幾乎沒準備什麼,帶著不安的心情上飛機,不曉得將要去的地方是什麼樣,決定到了當地再開始計畫我最後一周留在葡萄牙幾天的行程。
葡萄牙最為人知道的就是他們好客的文化,我去的第一天就接受到許多陌生人的照顧,讓我踏上這塊土地卻有回到台灣的感覺,我在這裡覺得自在而且安全(I felt at home)。那時候因為我的城市在葡萄牙的中部靠東邊(相當於南投在台灣的地理位置),不在西部主要鐵路線上,需要轉乘,於是我選擇搭乘巴士前往。到了首都Lisbon的巴士站發現站內全部標示都是葡萄牙文,售票員不會講英文,更糟的是標示也不清楚,車號和班表並不一樣,我抓著車票非常緊張。講是緊張,我還是悠哉的坐下來剝甜橘。結果,引起了附近等車的老太太得注意:D她開始稱讚我剝柳丁很厲害(我後來才知道這裡的人是用刀子削,不會用手剝)。後來她似乎發現我找不到我的車子,偷偷瞄了我的車票,請另一位搭同車的太太帶我去乘坐我的巴士!她是我在葡萄牙遇到的第一個好心人!!原以為上了車之後,就沒事了,結果狀況也是一樣,葡萄牙的巴士站都不標站名,我坐著坐著就開始慌,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我要在哪裡下車。問了座位附近的人,完全沒有人會英文,不過他們卻很好心的告訴我,到了會叫我。坐我隔壁的太太還掏出了一大袋櫻桃,一路分我吃。一路坐坐睡睡到我的城市,我大概嗑掉了她半袋櫻桃吧:p
出國之前,網路上說葡萄牙首都的居民會講醫些英文,和台灣差不多,真是太騙人了。英文並不是這裡的主要語言,葡萄牙的官方語言是葡萄牙語,老一輩也許會講一些法語,不過大多數人講的都是葡語,只有少部分年輕人會講一些英語。即使如此,他們都會很熱心用你聽不懂的葡語跟你解釋,伸出援手幫助你:)特別是除了首都之外的地方,人們走在路上也會互相點頭微笑,人與人之間距離只有一道淺淺的微笑。
to be continu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