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my mentor Herlima
幾千年前,你我的餐桌上不過就是些粟米豆飯食物,黃瓜和胡桃據說都是在漢朝張騫通使西域後來到中土,史書上如此描述:「張騫使西域還,得大蒜、番石榴、胡桃、胡蔥、苜蓿、
胡荽」,胡蘿蔔更晚,是在南宋時才從伊朗那兒傳過來。端望餐桌前的漿果羹菜,其實是文化的縮影,走過中亞這一路,幾乎餐餐都是羊肉、小黃瓜、胡蘿蔔與洋蔥(原產於中亞繞了一大圈,才在18世紀從澳門又傳回中國),來自富饒的台灣對於這點真得很難習慣(笑)
Plov 的中文可以稱做抓飯,整個廣大的西域都有同樣的這道菜,並不確定是否伊斯蘭文化的傳播相關,大約跟炒飯在中華文化的地位相同,烏茲別克斯坦有、吉爾吉斯斯坦有,甚至我嘗過一個巴基斯坦女孩做給我的,類似的菜色,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而居民都會以自己家鄉的口味自豪。
於是,當知道Zakhid的太太Herlima願意教我做Plov時,開心得差點間叫出聲。
我們升起了火,往灶裡放了紙,小枝然後是大柴,等火熱時,開始備料。洗米泡水。洋蔥和胡蘿蔔洗淨,切成長條。鍋熱了後倒入油,大約5到6人需要一公升的油,一公升的蘿蔔,一公升的米,三四個拳頭大的洋蔥。
鍋裡的油開始冒泡時,依序放入洋蔥、羊肉、鹽巴、胡蘿蔔,輕炸肉塊直到熟軟。然後澆入冷水,蓋過蘿蔔,四指高度已足夠。一邊聽著Zakhid講解,一邊耐心等著水滾。然後,為這道抓飯添加顏色,任意添加胡椒、蒜、紅椒、番茄,煮滾稍稍收汁。倒入洗淨的米,仔細勻平,但得小心別翻動最底部的米。喜歡的話,其實可以稍稍加入香料和辣椒,試試口味,然後調整柴火,小火悶四十五分鐘左右。
鍋內飄出一陣陣香氣,作在廚房和Zakhid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他的土地、妻子,他的生活,一頓飯的準備耗去了一整個早上,但也僅僅一個早上,我們在柴米油鹽中結識,建立熟悉感。食物作為人與人之間的媒介,在準備過程中傳遞款待的心意。而這些都超乎語言之外,更深一層的溝通。
至於味道,類似鑄鐵鍋的羊肉燉飯,非常迷人